世纪娱乐

关于世纪娱乐

《太一神功》· 筑基功(打通任督二脉)

发布日期:2024-06-24 16:53    点击次数:63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丹气道 先天混元炁·后天修仙丹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筑基功法即《太一神功》的初级功夫。所谓筑基,是比喻建造房屋时要先奠定地基。道家经典丹经指出,人自出生以后,体内的精、气、神就逐渐消耗。想要修炼内丹,首要任务是将体内耗损的精、气、神补足,只有符合练功的要求后,才能正式进入炼丹的阶段。这种“修缮和补充”的功法,是炼丹法的入门。丹法筑基首先要解决的是打通任、督两脉。丹经里有“任督二脉一旦打通,全身经络都会畅通,各种疾病都不会产生”的说法。任督两脉是人体主要的阴阳两大脉络,在疏通经脉气血、调和五脏、平衡阴阳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对于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抗衰老、提高机体活力,确实有一定的效果。在筑基阶段,打通任督两脉仅仅是气通和脉通,这是“后天气”贯通任督两脉,运行小周天功的基础功夫。《太一神功》在筑基阶段主要有三个功法:一是采集天地间的精华之气,补充自身的元阴、元阳,充实元气、元精,为炼功打下坚实基础;二是打通任督两脉,这是运行小周天的基础功夫(包括气通和脉通);三是进行气功修炼的基础锻炼,从调整身体姿势开始,达到形体与气息相配合,再通过精神修炼,达到神气合一,提高神气结合、相互作用、共同运行的能力。这是意念控制、引导,达到真意与真气相结合、相互作用的基础功夫。在《太一神功》中,它包括“太一涵元功”、“周飞行气功”和“十五字令功”。对于初学者,为了锻炼《太一神功》中的逆呼吸法,还有辅助练习的“吐纳功”;对于辅助行功的功法,有开启关窍、舒展经络的“太一炼形法”和“全身拍打、按摩法”。在打通小周天后,可以练习“地元采气法”。

1.“太一涵元功”

“太一涵元功”是金门始祖金晶子先师传授的秘修功法“太乙元明功”的精髓。它遵循“天人相应”的原理,采纳天地间的阴阳二气,补充人体的元阴、元阳,使体内元气充沛,为逐步进阶修炼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太一涵元功”包含八个动作:丹田结印、托珠自化、灵芝现瑞、金刚槊质、太乙分身、掌托日月、阴阳化合、合扣丹庭。“太一涵元功”的行功有两个特点:一是不闭眼行功。古人说:“眼睛是神光聚集的地方,是心灵的窗口。”神是主导,睁眼练功可以使目光与肾水相结合而观察外物,但练习时应保持目光平视、神光内聚。二是两腿直立,两脚掌平行站立。这样既强化了内气的运化与阴阳的交融,也注重气与力的结合,使虚实有形。平行站立是为了保持气机的阴阳平衡。内扣八字脚会使三阳脉先行,三阴脉后注。而外八字则是三阴脉先行,三阳脉后注,所以最好采取半阴半阳的平行站立方式。行功的法诀如下:

(1)丹田结印

在调整好身体姿势和呼吸之后,两眼默默地注视祖窍位置。呼气时,两眼内视,随着呼吸将目光沉入丹田位置。两腿要站直,两眼要睁开,目光看似在近处,但神光要内敛。同时,两手上下重叠,男性左掌在上,女性右掌在上,掌心朝上。五个手指自然伸展,大拇指指尖轻轻相对接触,下面的手指中指对着上面手掌的外劳宫穴,上面手的中指对着下面手掌的内劳宫穴。保持自然呼吸,将意念集中在下丹田位置。(见图4所示)

图片

【释 意】

丹田结印是为了聚集元气并使其明亮。这个手印有助于气机更容易地集中在下丹田。拇指相对,可以启动太阴肺经的关窍,因为拇指是太阴经气流汇集的地方,肺主气,这样可以使气机更容易发动。中指与劳宫穴相接,使心火与天意相合,为以后的修炼丹火打下基础。所以,手印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气机才能按照功法的要求准确地运行。另外,丹田结印利用自身的元阴元阳,与功法的玄机相结合运于自身。为了确保气、血、神、意能够顺畅地循环运行,必须先做到心定,心定则能静,心静则能生动。

(2)托珠自化

两掌的十个手指缓缓松开,将意念集中在手掌和手指间的气感上,感觉气像细丝一样绵绵不断地被拉长。拉开的方向先是向左右两侧,边拉边将手掌的掌背转向外侧,掌心朝内,形成搂抱的姿势,两臂也稍微向上抬起。整个手臂和手掌呈圆形拉开,手臂内侧有合力,手臂外侧有张力,合而不显,内含缠力。然后继续撑开,直到两臂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掌心相对呈半阴半阳掌为止。(见图5所示)

图片

【释 意】

随着功法的深入,丹田似乎有了实在的感觉,可以灵活自如地旋转。这使得机体的精、气、神相结合并聚集在一起,产生内部有形态、外部有表象的内景。如果静功修炼到上乘境界,通过内视,可以看到有光华的球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真华内集、化合为珠”。这个阶段是促使精、气、神聚集和饱合的层次。在功法中,将手掌拉开是为了将聚集的珠状气化为气态,扩散到全身,用气充满身体,使形和神都完备。这就是“元气润大千,周野全四极”的景象。这个法诀有开合的技巧,散开则成为气态,是静中生动的应用。因此定和静的要求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修炼过程中,要边修炼边品味其中的滋味和体验神在修炼中的微妙变化这更为重要。

(3)灵芝现瑞

两掌由原先的阴阳掌翻转成掌心向下的阴掌姿势,用劳宫穴与地面气息相连接,两臂稍微弯曲,两掌之间的距离与肩膀宽度相同。掌心上下缓慢地升降移动,同时把意念集中在劳宫穴,感受掌心的气感强弱。当气感最为敏锐、强烈时,停住手掌,用意念让地气与劳宫穴相连接。吸气时,意念引导地气由地心经过劳宫穴直达膻中穴;呼气时,意念使气由膻中穴下降并沉入丹田。这个过程重复6到9次,以采集地阴之气,补充元阴。(见图6所示)

图片

【释 意】

灵芝现瑞的功法是吸收地面的精华气息,也就是采纳地阴的精华。在功法练习中,通过双掌的劳宫穴与大自然的地气相连,这是古代丹经所说的“内外呼应,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之法”。将大地的真髓与自身的真元之气结合,使丹田的真元充盈,补充元阳,这是采纳阴气来补充阳气,采集气息来培育真元的功法。由于丹田之气充盈,真气会发动,冲腾上升,内部景象会呈现出蘑菇云的形状,寓意着灵芝的出现是吉祥的征兆。古人用“一气冲腾,真峰显瑞气”来形容这个阶段功法的内部景象。在采纳地气时,应注意两点:一是首先要使劳宫穴与地气接通,这需要以自然为度,静心守候体验,有感而应,不要仓促行事,以免弄巧成拙;其次,待气息接通后,用意念引导气沉入丹田,引导气时也应注意不要过于执着和用力,要自然缓慢,悠长为佳。

(4)金刚槊质

在采纳地气的同时,两手掌心作为轴心,十个手指微微翘起,两手腕下沉,慢慢地向下移动并按压,直到大腿外侧,注意手掌仍保持水平,指尖向前,掌背与前臂成90度角。吸气时脚趾抓地、提肛同时两掌的劳宫穴用力向下按压,头顶的百会穴尽力向上顶,全身保持挺拔。(见图7所示)

图片

【释 意】

金刚槊质是在上一个式子取阴涵阳的基础上进行的。太一涵元功的前三式都采用柔法练习,到了这一步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柔极生刚的显现过程。这种柔刚的转化能够提升和实现阴阳显现和运化的功能。在练习时掌心向下按压、百会穴向上顶的动作会牵引各条经脉和心火的启动从而使得各条经脉都活跃起来让真气在全身运化。在行动中运气化力是依靠真气来催动力量的产生气潜藏在力量之中所以内力的运行忌讳一鼓作气而应该倡导一阳而动三阳都充足的自然显现。只有正确地应用刚柔相济的练习方法才能孕育出刚柔并济的力量并促进阴阳的显现。在练习过程中要内守精气神三宝外润身体的各个部位。提肛和提会阴可以封闭海底三阴这有利于打基础修炼和预防走失飞丹的弊端。

(5)太一分身

两掌向外翻转,指尖指向两侧,然后慢慢地抬起手臂直到两侧平举。接着吸气,同时脚趾抓地,提肛并收缩会阴,用气来催动力量,中指向外伸展,形成一种横向的拉伸力。(见图8所示)

图片

【释 意】

金刚槊质这一式通过气来催动力量,当一阳启动,三阳便俱足,阳刚达到极点时便会产生阴。当身体上下挺拔到极限后就会放松,此时气血在全身流动,刚强的力量转化为柔和,这标志着一阴初起。两臂向左右平举,气再次注入,进行横向拉伸,激活络脉,这与金刚槊质的上下拉伸相结合,使得全身的经络都得到伸展,实现了经络的有序调整。这种刚柔并济的练习方式对身心都有很大益处。向上可以通达天智,有利于智力开发,向下可以坚固真元,这是性命同修、内外双修的修炼方式。与上一式相同,其内力的运用是将意念转化为气,再通过气来传达力量,气潜藏在力量之中。在一阴初生时,要避免意念过重,力量过大,要缓慢进行,只有三阴都和谐,才能显现真气,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修炼的关键技巧,涉及到文武火的运用,以及刚柔转化的巧妙。

(6)掌托日月

两臂先放松,然后以腕关节为轴心,拇指暗暗用力,翻转手腕使掌心向上变为阳掌,接着弯曲手肘,两臂以弧形上举至与头部同高。此时应沉肩放松手肘,含胸拔背,掌心稍微内凹,五指展开并微微弯曲。用劳宫穴来接引天气,采纳天地的阳气来补充元阴。在吸气时意念集中在天空的清气上,想象这股清气通过劳宫穴进入手臂并汇聚到膻中穴。呼气时则想象这股气由膻中穴下沉到丹田位置。这个过程重复6到9次。(见图9所示)

图片

【释 意】

掌心向上呈阳掌对向天空,就像托着日月一样,利用劳宫穴来采纳天地的阳气。这个功法与灵芝现瑞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循环:向下采纳地阴来培育体内的元阳,向上采纳天阳来滋润体内的元阴。而太一分身这一式又是由刚转柔的过渡,所以此功法的行持非常柔和灵活。

(7)阴阳化合

在两臂采纳了天阳之气后,慢慢地向中间靠拢,使掌心相对并停留在额头正前方,掌心之间的距离约为1寸。这样可以让掌心的气在额头前方融合。保持这个姿势大约数十秒后,以掌跟为引导缓缓地顺着任脉向下移动。在额头前方进行气的融合时,呼气时将意念集中在两劳宫穴之间(在掌心下落之前吸气时将意念集中在劳宫穴)。接着呼气,并随着呼气双掌顺着气的流动下沉至腹部前方。(见图10所示)

图片

【释 意】

经过前面的各式练习,特别是灵芝现瑞和掌托日月两式,我们采纳了天地间的精华之气,使得体内的元阳和元阴都得到了充盈。而阴阳化合这一式则与托珠自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循环,一化一合之间体现了阴阳的互补与和谐。合的过程是聚气生形的重要手段,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练习时,我们应该在额头前方将气聚集成球状,并引导其降至丹田与体内的内丹相融合。长时间的聚合、融合与凝练,能够积聚真气,为修炼内丹做好准备。初学者在练习这一式时,就能感受到气的聚集和形成,随着功夫的深入,当两手合扣时,就能体验到从无形的球状气态向有形的实体内景的转变。这就是将化合的气进行聚散的功夫体现。

(8)合扣丹庭

两掌像捧着球一样下落,当落到小腹丹田位置时,掌心转向丹田,两手重叠放置(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确保两手劳宫穴与下丹田的三个穴位对准。然后收缩小腹,吸气时将全身的元气归入到气海丹田中。(见图11所示)

图片

【释 意】

从丹田结印开始启动身体内的气机,通过“灵芝现瑞”采纳地面的阴气,“掌托日月”获取天上的阳气,“阴阳化合”则聚集了天地的精华来充盈体内的元阳和元阴。到了“合扣丹庭”这一步,功法练习就告一段落。这个功法的目的是收敛真气并使之归于真实,真气聚集后就会形成具体的形态,最终使气机归入到气海丹田中。此时,劳宫穴相互结合并与气海的穴位相守,这是保持元气归一、守护真气的方法。练习者应闭上眼睛,凝聚精神守住穴位,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通过功法的练习,使身体达到神气精全的完美状态,长期积累真实的气,为身体机能的开发和转化创造有利条件。“太一涵元功”的八个练习式子构成了一个循环,也就是一遍。每次练功应该做3、6、9...遍。最后一遍以收功式结束。

这个功法强调阴阳平衡。在整个功法练习中,存在阴阳的平衡,有合有化,有聚有散,有刚有柔,每个式子都相对构成了一个太极。例如,“托珠自化”和“阴阳化合”展示了气散为无形、聚为有形的应用,“灵芝现瑞”和“掌托日月”则采纳了阴阳二气,可以达到补充元阳元阴、阴阳交融、孕育真气的效果。“金刚槊质”和“太乙分身”则体现了刚柔的显现和虚实的相生。身体内竖向为经、横向为络,横竖方向的牵引充分体现了太极的变化和阴阳显现的原理。这些功法的微妙之处在于能激发体内的生机,使元气充盈并归于真实,是道家气功修炼中上乘的练习方法。

2.周天行气功

“周天行气功”是由中国著名气功师武华文先生创编的“智力气功”的核心功法。它从整体出发,主要解决任脉和督脉的通畅运行问题,能调动人体内的潜能。这种功法对于强身健体、提高智力、祛病延年具有显著效果。在研究大量传统气功功法后,验证了这种功法是通气脉、通小周天的最为快捷有效的功法。因此,它被优选为《太一神功》筑基的基本功法。

该功法的特点是:通过以抱球开合式为中心的调气、练气、养气、行气的练功手段,能较快地获得气感。通过自我布场提高气机运行的活力,调动任脉、督脉和带脉的气机,使丹田气充盈。这为气脉通小周天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能产生特殊的气功效果。

“周天行气功”包括抱球开合式、抱球转动式、抱球旋转式、抱球集气式、行气健身式等几个部分。

(1)抱球开合式

在放松并调整呼吸后,将气息沉入手指,持续3~5次呼吸。接着,在吸气时,将双手从身体两侧提起至腹前,两掌心相对,手指微微弯曲并放松。将意识集中在掌心,闭上眼睛,凝神于掌心,自然呼吸。片刻后,轻轻吸气,呼气时身体下蹲,起立时吸气,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拉开,呼气时再次下蹲,两掌向内合并。这样重复六次呼吸后,以站立姿势进行抱球开合的练习。(见图12所示)

图片

【释 意】

这个功法要求将精神集中在掌心,掌开时拉气,掌合时合气。通过一散一聚的动作,“散则成气,聚则成形”。长时间练习后,掌心的气场会逐渐增强,形成球体的感觉。这是调动气机、增强掌心气感非常有效的动作。此外,在练习中最好采用逆式呼吸(即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因为逆呼吸方法可以增强腹部的内压,扩大腹腔空间,更易于发动气机,震荡丹田,对充盈丹田元气有积极的作用。

(2)抱球转动式

继续上一个动作,两掌停止开合调气,双手呈抱球状,进行左右转体。男性先向左转(女性先向右转),吸气,用腰部带动手臂转动,身体大约转40°,两臂尽量转足约180°。转动到身体后方时呼气并转回至体前,吸气再向相反方向转动。如果在转动过程中手捧球的“气感”消失了,应做数次抱球开合动作,直到有气感时再继续转动。(如图13所示)

图片

【释 意】

抱球转动能够启动带脉的气机。开始练习时,通过腰部带动身体转动,随后带脉的气机会被启动,即会有气感在腰间流动。由带脉释放的气催动力量,以气带动身体转动。同时,由于手掌产生较大的气流,在转体过程中给自身身体周围布下了一个气场。这个以身体为中心的气场能够提高功法的效应。在抱球转动式的练习中,同样需要注意神意与气相互依存,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始终在掌心中形成气机的中心流。

(3)抱球旋转式

继续上一个动作。上一个动作是身体在水平面上进行横轴转动,而这个动作是身体进行纵轴的竖向额面转动。练功时,身体前倾,两臂向下伸展,两掌呈抱球状,虎口一侧朝外,小指一侧朝内。先做几次开合动作,然后男性从左侧开始向上向右旋转(女性则相反)。旋转时,翻转手腕,将虎口一侧转向体内,小指一侧转向体外,同时吸气,以手臂带动身体顺时针方向旋转,当手臂转至头顶时,呼气并返回原姿势。重复数次后,改为从右侧开始向上向左旋转,方法相同。如果在练功过程中两掌的气感不明显,可以在身体前屈的位置做几次抱球开合动作后,再继续旋转的练习。(见图14所示)

图片

【释 意】

这个动作能够调动任脉和督脉的气机。当旋转一定次数后,身体的任脉和督脉的某些部位会感到发热或有气流串动。开始练习时,身体是随着手臂的旋转而转动的,但随着气机的发动,就会以气催动力量,达到形气合一的状态。由于手掌这个气场中心是沿着身体竖向的额面转动的,所以在人体的这个局部也形成了一个气场。这个气场与抱球转动形成的气机融合在一起,使得人体周围整个被一个气场包围,既增强了气功的效果,也形成了一个自我气场保护层来抵御外界的干扰。在练习中仍然需要注意神意与气相互依存,意念要集中,意到则气聚,意散则气散。功法的效果是否显著,取决于练功时神与气合一的程度。

(4)抱球集气式

完成上一个动作后,缓慢站起,两手自然地放在腹前,掌心向内,以劳宫穴对准丹田,稍微调整呼吸,将掌心的意念转向凝守丹田,使气息向丹田聚集。长时间凝神内注丹田,自然会有丹田发热的气感产生。(见图15所示)

图片

当丹田有温热感时,两掌即向丹田合拢,男性左手在下,女性右手在下,劳宫穴与丹田相贯通。(见图16-(1)所示)

图片

【释 意】

抱球集气式是“周天行气功”的又一个关键功法。通过前几个动作的调气、练气,至此又初步打下了周天功的基础。这个动作主要是聚气等待气机的功夫。道书中提到了风火之用的法诀,所谓风即呼吸之法。在这个动作中,练功是聚气温养、等待气机的过程,易用文火而忌用武火,所以呼吸不能太刻意,采用自然呼吸最好。在前几个动作中聚集在掌内的气场中心流,应转向丹田聚合,而聚合时应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收腹向内进2~3寸,呼气时则缓缓松开复原,意念集中在丹田。由此可见,这个动作的呼吸法前半段采用逆呼吸方法聚合丹田气,后半段等待周天气机发动时则应用自然呼吸文火温养。所谓火即神光的运用,默运神火存于窍腔。整个练功过程应注重风火之妙用,才能较快达到功力显著的效应。长时间练功后,自然会有丹田温热感,一旦有此征兆出现就应立即将两掌合拢,劳宫穴贴于丹田,继续等待周天火候气机的到来。

(5)行气健身式

按照上面的式子继续行功。练习这个功法多次后,你会在背部感到温热感上升,或者有气流向上移动的感觉,这是修炼周天功条件成熟时的内部体验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时,你就可以根据周天火候图的秘诀来运气通脉,练习小周天的功法。

【释 意】

此式的关键是小周天的火候控制。关于火候,道家的书籍一般都不会公开,所以正确的火候应用方法很少有人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只传功法口诀不传火候的传统,所谓的门派内部秘密传承,指的就是火候的传授。由此可见火候的秘密和重要性。(见图16-(2))

图片

【释 意】

①图中箭头和虚线表示的是周天火候图的气通、脉通的行走路线。这条路线从会阴部开始向上,沿着督脉行走,一直到口腔上颚部,然后从舌尖向下,沿着任脉行走,直至会阴部。小周天就是指督脉和任脉运行一周。

②通小周天有通三关、下三田的说法。这是指从会阴部开始,在背部由下至上,有三个部位比较难通过。这三个部位分别是尾闾、夹脊和玉枕,合起来被称为“三关”。从头顶额面部向下,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个主要的气窍,俗称下三田。之所以称为下三田,是因为相对于背部来说,下行更为顺畅。

③根据一天中的时辰示意,从会阴部开始为子时,走到夹脊关为卯时,到百会为午时,中丹田为酉时。道家的书籍中提到小周天起火的时辰为活子时。这里的子时不是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内部体验的概念。所谓的子时,在八卦阴阳学说中代表一阳初生的时刻。在小周天火候中,它指的是体内一阳初生的景象来临的时刻,即丹田感到温热,尾闾和前阴部有气机发动的感觉。

④从尾闾开始一阳初生时,需要升阳火。当泥丸(即头顶)为午时,代表一阴初升,这时应该降阴符。这里的意思是从尾闾开始阳气上升时应该升阳火;而阳火在呼吸之法中的应用是吸气;反之当泥丸开始阴气上升时应该降阴符即使用呼气法。

⑤火候有文武之分,这指的是火候的强弱应用,也就是呼吸的强弱和用意的深浅。在小周天的火候控制中,从尾闾关开始应该使用武火进行烹炼;到夹脊关时,应该进行沐浴,即道家所说的卯酉沐浴;沐浴是用文火进行温养;冲过玉枕关时则再次使用武火;周天降阴符也是如此,上丹田下行时使用武火,中丹田使用沐浴文火;到下丹田时又使用武火操作。

⑥要搭建上下鹊桥,这是指在小周天行功中,为了使任督脉首尾相连通,需要将两个开口连接起来。上开口称为上鹊桥,通过舌头舔上颚来搭建上鹊桥;下开口称为下鹊桥,通过提肛和卷臀的功法来搭建下鹊桥。

⑦玉枕关是整个小周天中最难通过的关卡。为了通过玉枕关,首先要确保气机充足,其次也有一定的法诀。其法诀包括:提起耳根的劲道、使用“嘶”字的口诀、用猛火进行烹炼以及运用神光进行运送。

以上已经详细讲解了几则法诀。在实际练功时,你应该按照以下方法操作:

将两掌相合放在丹田位置,这样可以持续激发气机。当丹田的气逐渐聚集足够时,你会感到一股热流在丹田中充盈,并扩散至会阴部位。这种体验标志着气通、脉通,以及小周天中一阳初生的现象。当出现这种景象时,你可以开始练功了。在练功过程中,要提肛、收缩会阴,并同时卷臀,使用武火来升阳火,这时要猛吸气,气息就会通过下鹊桥,从背后上升。当气到达夹脊时,采用自然呼吸法进行沐浴,然后再用武火吸气冲过玉枕关。在吸气的同时,提起耳根,使用“嘶”字的口诀,并用目光内视,将气脉直接送到泥丸。当气到达泥丸后,应使用降阴符的功法,呼气(武火)到中丹田,沐浴后,再次使用武火呼气送至下丹田,最后到达会阴。这样就完成了第二周小周天的运行。

要成功运行小周天,除了自己具备足够的气通条件和元气充盈外,技巧也非常关键。如果有老师在场,他们还可以帮助你增强功力。当学者第一次成功通达小周天时,通常旋转6周就足够了。以后每次练习6~9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练功效果。

当小周天结束后,在武火降阴符到达下丹田的位置时,应立即改为吸气,将气机收回丹田,并采用收功法进行收功。

3.十五字令功

“十五字令功”是一种基于形、气、神相结合的基础功法,也是筑基阶段的主要功法之一。它能够调节机体的形与气、气与神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在进阶修炼过程中,它是实现神形相依、互炼的基本修炼手段。到了高级修炼阶段,主要以先天功夫和静功为主要形式。该功法也是一项以动为主、动极生静、在动中寻求静的良好辅助功法。整个功法由十五个动作组成,通过初级阶段的形体练习,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达到形与气的合一。在中级阶段的神练中,通过静中求动、呼吸与意念的结合,实现气与神的合一。在高级阶段,有为法会自然过渡到无为法,从而启动先天真气,实现神气相依、神气相融,以及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功法由以下部分组成:

(1)预备姿势:先站直身体,调整呼吸和精神状态,然后轻轻蠕动手指,做阴阳掌的动作,让气沉入手指尖,接着深深吸气。

(2)蹲:呼出一口气,身体随着呼气慢慢下蹲。两手手指向下,想象自己的指尖直插地下。身体保持正直,随着意念和气力的到达,身体自然下沉、下蹲。蹲的时候,要感觉到气沉入丹田,腹部会稍微鼓起。(见图17所示)

图片

(3)托:在下蹲的姿势中,两掌相对,掌心朝上,指尖相对,好像托着东西一样,然后吸气站起来。意念集中在掌心,吸气时收腹,提命门,气从脚底涌泉穴上升直达命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气来催动力量,气息的上升产生内力,使身体站起来。(见图18所示)

图片

(4)推:当两掌托到胸前时,沉肩、垂肘、立掌,然后呼气,随着呼气,立掌向前推出,意念集中在掌的小指侧,力量从袖底发出,这叫做袖底劲。呼气时,腹部鼓起,气归丹田。(见图19所示)

图片

(5)拨:当两臂推直后,将掌放平,掌心向下,并稍微翘起小指一侧,使掌面成45°角,食指靠近。接着吸气,两臂向左右两侧拉开,与肩平齐。意念存在于食指间,像拉丝一样缓缓拉开,同时命门上提、收腹。(见图20所示)

图片

(6)拧:以小指侧发力,翻掌使掌心向上,先动小指,然后是无名指、中指、食指和拇指逐一弯曲,弯曲时掌藏在肘弯里。同时呼气,意念从小指依次过渡到大指,气沉丹田。(见图21所示)

图片

(7)伸:以中指为先导,用意念化气,用气催动力量,两臂向左右伸直。这个动作要吸气、收腹,并提命门。(见图22所示)

图片

(8)抱:意念从指尖转移到掌心,呼气,气沉丹田,两臂相抱到胸前成前平举,然后改为吸气,掌心对着胸部弯曲手肘,手臂收到胸前。吸气时提命门。(见图23所示)

图片

(9)按:用拇指发力,翻掌使掌心向下,呼气,两手慢慢平按到下腹前,意念集中在全掌,呼气时气沉丹田。(见图24所示)

图片

(10)撩:掌心向下,掌指外转90°,变成掌指下垂,掌心向后。吸气提命门,同时手臂从身体侧向身体后面撩起。(见图25所示)

图片

(11)挑:掌心向后翻转变成向前,呼气,气沉丹田,手臂从身体后面经过身体侧向身体前面摆出,摆到与肩平齐时,改为吸气,手继续从前面向头上摆起。意念集中在掌心。(见图26所示)

图片

(12)插:手掌到头顶上,以小指为先导,继续屈指、翻掌使掌背相对,十指向下。呼气,气沉丹田,双掌背贴着身体中线下落到小腹前,同时下蹲。(见图27所示)

图片

(13)举:翻掌使掌心相对,十指向上,手指张开,掌心稍微凹陷。吸气,提命门,意念在劳宫穴,以中指为先导、提劲,双掌上举到头顶,同时身体站起来。(见图28所示)

图片

(14)探:转换掌心方向、双手虎口相对,掌心向外,意念集中在虎口。呼气,气沉丹田,用虎口分开的力量向两侧拉开,手臂从身体上方向前侧划弧下落到两大腿侧。(见图29所示)

图片

(15)起:两臂从身体两侧抬起成阳掌姿势、上升到头的前上方。

(16)降:两臂从头前上方开始,沿着身体前面翻成阴掌姿势,手指相对下降到小腹丹田前。(见图30所示)

图片

按照这十五个动作的顺序依次做完。这就是一遍完整的功法练习以3、6、9遍为适宜的练习次数。每遍之间的衔接方法是:吸气从命门提到百会穴然后呼气从百会穴下降同时开始做第二遍的起始动作:“蹲”。全部功法完成后用“降”字口诀将气下引至丹田然后改为吸气双手相叠进行收功。

【释 意】

“十五字令”功法在修炼时特别注重身体的升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升的动作可以帮助益气升阳,下降的动作则有益于滋阴潜阳。这种效果是通过呼吸和动作的紧密配合来实现的。在每一个动作和过渡中,呼吸都是连续不断的,吸气时要提起命门,呼气时则要让气沉入丹田。采用逆呼吸法来激荡丹田。气机的升降可以启动脏腑之气交融生化,使心火下行,肾水上行,水火相融,从而促进了体内精气的生成过程,达到了培养本元、涵养真元的良好效果。

此外,每一个动作都是以气来催动力量的,行功时要让气冲、脉动、形行充分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内气运行的潜力,并达到形与气相合的练习效果。这种气化、气合、气注、气炼的行功方式能让身体的气机持续活跃,使两掌有强烈的气感,身体四周也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气场。

另外,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意念要求。在练习大动作时,我们需要细微的意念来体悟其中的奥秘,以达到最佳效果,这样可以增强气机的贯注,再配合合理的力量应用,就能够达到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的效果,并掌握控制和调伏气脉的功夫。

当我们对形体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后,就可以尝试进行神练法了。神练法是在形体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方法是:在形体练习数遍后,以站桩的姿势进行相同次数的神练法。形体练习注重动态,是练习阴中之阳;而神练法则注重静态,是练习阳中之阴。神练法采用站桩姿势,双臂环抱,掌心对着丹田小腹前,通过意念来行功,外表看似静止但内部充满动力,意气合一。在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功法的要求,边用意练,边做好呼吸、握力和存思的动作。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形体练习的基础上,舍弃形体,专注于气的运行,使气与神相合,从而达到神气相依的高深修炼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